开启全网商机
登录/注册
****集团神华******80MWp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重新报批)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拟批准公示
****集团神华******80MWp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重新报批) | ||||
**省/**市/**县/**镇、均桥镇 | ||||
**** | ||||
******公司 | ||||
项目选址位于**省**市**县**镇、均桥镇,付垅乡一甲村,其中光伏区位于E116°16′18.095″~E116°20′40.921″,N 29°34′51.071″~N29°37′52.044″,利用1167亩坑塘、水面、养殖坑塘和其他园地,项目属**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安装575Wp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139156块,规划容量80MWp,共11个发电单元,每个发电单位由组件、逆变器、箱变组成。 | ||||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的环境影响 (一)废气防治措施。施工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及车辆、机械尾气,主要废气防治措施为场地围挡、洒水降尘、覆盖防尘网、加强对施工车辆的检修维护、加强监督管理等。 (二)废水防治措施。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及车辆的冲洗水,其经沉淀池处理后上**回用于场地抑尘,施工期沉淀池应设置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设置专人管理,严禁排入附近河流。 (三)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有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设备,主要噪声防治措施为加强监控管理、选用低噪声或带消声装置的机械设备、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靠近敏感点附近设置临时声屏障等措施,施工期噪声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 (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全部用于项目区回填及综合利用; 施工弃渣必须堆放至规定的渣场,施工中严禁随意弃渣,建筑垃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可利用的部分统一收集后集中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至附近村庄垃圾转运点进行处理。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前应科学合理规划施工方案,如土地利用、施工时间安排、土方工程设计;加强施工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扰动范围;严格执行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保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和方式;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及监督管理,施工期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二、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要求,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运营期废气废水防治措施。项目运营期无废气、废水产生。 (二)运营期噪声防治措施。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是箱变、逆变器的噪声,无机械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高性能的设备、安装设备时采取减振隔振措施、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等措施控制项目生产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 (三)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旧太阳能光伏组件、废电气元件、废变压器油。废旧太阳能光伏组件、废电气元件交由厂家回收利用,废变压器油暂存于一期工程升压站的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升压站的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有关要求建设。 (四)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影响主要为大量光伏电池板遮挡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光伏电池板占用坑塘水面和园地等对区域生态的影响。应科学布设光伏组件,为光伏电池板下植被保留良好的环境:对光伏区进行植被恢复,对于少量不能进行植被恢复区域,进行平整压实以减轻水土流失;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布设截排水沟,避免雨季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 (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风险防控措施。健全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体系,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设施的检查维护,配套足够的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六)环境信息公开要求。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环境监测计划,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定期开展项目污染源和周边环境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并按要求实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