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年产5000吨包装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月23日-2025年4月29日(5个工作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7-****467
通讯地址:全****镇桃李路9号
****审批局
2025年4月23日
项目名称 | ****年产5000吨包装材料**项目 |
建设地点 | 江****工业园二区金源二路 |
建设单位 | **** |
环评机构 | ******公司 |
建设项目概括 | 建设地点:江****工业园二区金源二路,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50484°,北纬24.750402°。 建设性质:**。 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厂房、仓库、办公区、供水、供电等公用工程及其他相关配套环保工程。 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环保工程10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25%。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废气防治措施 本项目有组织废气主要为挤出废气,通过集气罩收集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排放;项目无组织废气主要为破碎废气、涂油、烘干废气,通过加强管理、保持车间通风等措施减少无组织废气的排放;项目食堂油烟经过油烟净化器净化后通过专用烟道高空排放。另外,项目厂界设置外延50m的卫生防护距离。 (2)废水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废水主要为循环冷却用水和生活污水。本项目循环冷却用水为清净下水可直接排入工业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工业园****处理厂****工业园污水管网****工业园****处理厂处理达到《****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纳入**。 (3)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机械噪声,噪声防治首先应考虑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其次是如PET机采取消声、安装减震装置和采取隔声罩等措施,降低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为增强噪声防治效果主要噪声防治措施如下: 1、选择低噪声设备:动力设备选用满足国际标准的低噪声、低振动设备,除此外一般还需要采取消声器、基础减振等措施进行综合降噪。 2、车间通风和排气系统的综合降噪措施:除选择低噪设备外,在安装上注意到风机本身应带减振底座,安装位置具有减振台基础,主排风管在风气出口要配置消声器,排风管道进出口加柔性软接头。对于设置在屋顶的风机或排气口考虑加设风机隔声罩,以降低风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建筑物隔声:本项目所有生产设备均在车间内,因此噪声源均封闭在室内,车间隔声窗的隔声量大于25分贝。安装在房屋上后由于受到墙体本身存在孔隙等隔声薄弱环节的牵制,实际隔声效果要相应标准降低,但通过建筑物封闭隔声措施并在房屋内壁铺设吸声材料,应至少可以降低噪声20个分贝。 4、在总图布置上:高噪声设备均远离办公区域。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二类,一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含色母不合格产品、边角料、废包装材料、生活垃圾、废含油抹布,处置措施为一般固废库暂存,外售综合利用;二是危险废物包括废润滑油、废硅油桶、废机油桶和废活性炭,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 1.源头控制措施: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实施清洁生产,防止跑冒滴漏,防止污染物泄漏;厂区道路硬化,注意工作场所地面、排水管道、化粪池的防腐防渗要求,腐蚀性等级为中等腐蚀,防止污染物下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 2.分区防治措施:企业应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对可能产生无组织排放及跑、冒、滴、漏的场地进行防渗处理。根据项目各功能单元是否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及其风险程度,将项目所在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 3.监测措施:为了掌握项目区及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污染物并有效控制污染物扩散,应对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的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为防治地下水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4.应急响应措施:一旦发生地下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查明并切断污染源。探明地下水污染深度、范围和污染程度。依据探明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合理布置截渗井,并进行试抽工作。依据抽水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抽取被污染的地下水体,并依据各井孔出水情况进行调整。将抽取的地下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并送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当地下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浓度满足地下水功能区划的标准后,逐步停止抽水,并进行土壤修复治理工作。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油类、危险物质泄漏及燃烧事故风险防范措施:运输安全防范措施。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强化管理及安全生产措施。加强技术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风险事故应急防护措施。储存间污染防治措施。 危废暂存间采取硬化及防渗措施,地面采用防渗措施,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